棕榈油作为全球产量、消费量和国际贸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,在中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。中国棕榈油消费高度依赖进口,主要应用于食品加工、生物柴油及日化行业。近年来,随着国内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,棕榈油行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与高质量发展阶段。
一、政策环境
粮食安全战略主导进口调控,中国对棕榈油实施 "低关税 + 动态管理" 政策,最惠国税率维持 9%,但通过关税配额、检验检疫等手段调节进口节奏。2023 年启动的反倾销调查虽未最终征税,但导致 2024 年一季度进口量同比下降 7.3%,彰显政策对供应链安全的考量。
绿色转型政策开辟新空间,《可再生能源发展 "十四五" 规划》明确生物柴油掺混比例目标,推动工业用途需求持续增长。地方层面,华东、华南地区试点棕榈油基生物柴油调合,中石化等企业已开展棕榈酸甲酯应用测试,为行业创造增量市场。
可持续发展政策加速行业规范,国内逐步强化可持续棕榈油(CSPO)认证要求,RSPO 认证棕榈油占比从 2020 年的 12% 跃升至 2024 年的 28%。但欧盟 EUDR 法案带来合规挑战,要求 2025 年起进口棕榈油提供无毁林证明,预计增加 12%-18% 的合规成本,倒逼供应链升级。

二、产业链结构
上游种植与原料供应
东南亚主产国是全球棕榈油的主要供应地,其种植面积与单产趋势直接影响中国进口。例如,印尼2025年1 - 7月产量达3349.6万吨,同比增幅11.11%;马来西亚2025年9月产量184.1万吨,高于市场预期的179万吨。同时,可持续认证(如RSPO)对原料采购的影响日益显著,中国进口商对经RSPO认证产品的采购比例逐年提升,2023年已接近30%,预计2027年将超过50%,推动供应链绿色转型。
中下游加工与应用领域
精炼棕榈油产能分布与企业集中度,国内精炼棕榈油产能分布较为集中,头部企业凭借渠道、资金与风控优势持续扩大市场份额,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。食品、生物柴油及日化行业需求占比变化,食品工业需求占比约65%,生物柴油及化工用途占比约25%。在食品工业中,烘焙、油炸及方便食品行业用油偏好稳定;在生物柴油领域,随着“双碳”目标推进及可再生能源政策支持,需求有望快速增长;在日化行业,棕榈油在化妆品和表面活性剂等领域的应用也在逐渐拓展。
三、核心发展趋势
据北京研精毕智信息咨询调研分析,市场规模将稳步扩张,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达 700 万吨,2030 年进口量有望突破 720 万吨。增长动力来自两方面:食品工业随城镇化与预制菜发展保持 2.5% 年均增速;生物柴油政策落地推动工业需求年均增长 12%,2030 年工业用途占比将升至 35%。供应端呈现 "增量有限、结构优化" 特征,2025 年印尼、马来产量预计分别增长 4.17% 和 0.83%,但受气候波动与主产国生物柴油需求挤压,出口增量有限。国内企业海外布局提速,中粮在刚果的种植园、印尼的产业园将使原料自主率逐步提升至 15% 左右。竞争格局向 "全链条掌控 + 技术壁垒" 演进,头部企业将强化海外种植 - 港口精炼 - 终端分销的全链条布局,同时聚焦特种油脂开发,烘焙专用油脂等领域年增速预计达 9.2%。数字化转型加速,区块链溯源系统渗透率将从 35% 提升至 2030 年的 60%,降低供应链成本。
(XYZResearch),系国内领先的行业和企业研究服务供应商,并荣膺CCTV中视购物官方合作品牌。公司秉持助力企业实现商业决策高效化的核心宗旨,依托十年行业积累,深度整合企业研究、行业研究、数据定制、消费者调研、市场动态监测等多维度服务模块,同时组建由业内资深专家构成的专家库,打造一站式研究服务体系。研精毕智咨询凭借先进方法论、丰富的案例与数据,精准把脉市场趋势,为企业提供权威的市场洞察及战略导向。